培養好習慣不靠意志力!給總是沒法堅持下去的你:《原子習慣》Atomic Habits

為什麼讀這本書?

以前,我是個不懂「方法」的人,無論是養成習慣這件事、還是學習這件事。總認為意志力就是和自己的「惰性」奮戰,意志力不夠堅定就當然沒辦法克服。但這一年來讀了好多書,才發現這幾年來失敗、找不到方法、隱隱約約摸索的路,似乎漸漸清楚了起來,這本書是其中的一本,讓我更確定了「培養好習慣真的不靠意志力!」。

市面上探討「習慣養成」的書不少,但這本書強調從改變【身分認同】為中心開始。並用人類的演化來解釋,為什麼我們的本性會安逸於習慣?與其和人類的天性對抗,還不如順著本性找到突破的方式。此外,書中將習慣養成的過程逐步拆解成更小,讓人更容易執行。因此,我覺得只要你確實帶走一個觀念或方法去實踐,一定能對你有幫助。


這本書適合誰?

– 立下目標和計劃後,執行不到幾次就放棄的你

– 每年的新年新計劃,總是重複許願的你

– 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?


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難?

在改變的過程中,具體成果的產生速度很緩慢,慢到會讓你感覺不到自己的改變,但人生其實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的,你今天有運動、明天有運動、後天有運動…..這樣慢慢累積下,才讓你成為擁有勻稱身材、熱愛運動的人。很多時候,成功只是路程上某一個里程碑,好比是水煮沸的一瞬間,但前面醞釀的時間很長。

因此,別讓目標限制了你的快樂,否則只要你沒達到目標,你就忍不住責備自己,讓你變得心態消極,覺得「自己就是無法達成目標的人」,行動也跟著無法持續,最後結果只是應驗你的負面想法,反而進入負面循環。

所以,我們應該別管目標:【你想要達成的成果】,
只要專注在系統:【達到成果前面的過程】就好,想辦法享受那個過程。

造就成功的,是日常習慣,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。

其中,書中用人類的演化來說明為什麼人類,例如大腦習慣讓自己處於輕鬆的狀態,讓自己不費力,以尋求安全與儲存大腦能量。所以「千萬不要挑戰自己的天性」,要順著人類的天性去找到方法克服。

後來發現,很多在某個領域有些成績的人,其實都是很懂得引導自己去養成好習慣,對他們來說如同喝開水一樣自然。


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?

要改變習慣的終極方法就是改變身分認同。

覺得自己想要這樣是一回事,覺得自己就是這樣又是另一回事。

焦點永遠要放在程為某一種人,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。

透過每一次微小的勝利,為自己的身分認同投下一張「肯定」票。

  • 每天練習一題日文聽力題目,我就是(熱愛)日文學習的人。
  • 每天打開電腦寫文章(就算只寫了三行),我就是個部落格作家。
  • 每週都出席皮拉提斯課(無論有沒有遲到),我就是個運動的人。

更棒的是,你的計劃不需要每次都完美執行,只要你的好習慣次數戰勝你的壞習慣次數即可。


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

應該以「身分認同」為基礎(如左下圖)

內在的為什麼與認同 → 怎麼做的過程 → 外在的做甚麼事情(目標)

但平常我們會以「結果」為起點,將外顯目標當作重點來養成習慣(如右下圖)。

這張圖的概念有點類似《找你的Why》書上提及黃金圈概念,最重要的是核心、真正驅動你的「為什麼」與身份認同。


七個一定要試的習慣養成法

以下歸納書上提及的概念與作法,和我自己的習慣養成經驗,整理出七個方法,我覺得非常有效想推薦給你,請你務必至少挑出一個方法,試著加入你的習慣養成計劃中,讓自己試著堅持幾次,最好超三週到一個月,好好感受一下。

1.訂定習慣的具體行動

具體行動:明確決定自己會在【OO時間】,在【OO地點】進行【OO行為】。

習慣堆疊:將要養成的【新的習慣】,加在【目前既有習慣】之後。

以前剛開始自學日文時,因為家裡沒有適合的讀書環境,所以訂定的計劃是下班後直接前往咖啡店唸日文,因為人已經在外面,所以也不會有不想出門的問題。

2.營造適合目標的環境,包含對象(人)和硬體佈置(物)

美國知名企業家Jim Rohn提出五人平均值(Average of Five)理論,你會等於你身邊最親近的五個人的平均值。

因此,要盡可能置身在你想要成為對象的環境中,例如想要練習語言聽力,加入LINE群組的聽力練習讀書會,看到大家都上線在練習,就會產生一種自己怎麼樣也要努力跟上的心態。

這邊談到的不只是環境,也包含硬體的環境佈置,舉例來說,為了讓自己養成喝水好習慣,在家裡會停留的地方都擺放水瓶。

3.重新設定大腦認知:

不要告訴自己,你「必須」做這些事,而是用你「可以」做這件事,後者比較類似用身分認同的觀念在思考,這個決定是你這個【身分】所做出的選擇,而非是「被迫」的。

4.起步時,將焦點致力於讓行動變得輕而易舉

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,而非完美;精通習慣取決於頻率,而非時間

剛開始養成習慣的人總是會問:

「究竟要多久才能建立一個習慣?」

「究竟要多少次才能建立一項新習慣?」

但其實這些問題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去實踐,以及實踐的頻率。好比一個月30天,只執行了2~3次,和一個月30天,執行了25~26次,就完全不一樣。

讓習慣簡單到,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。

A.先準備好物品和環境:

好比事先準備好專屬的運動袋子,放入運動所需的毛巾、上課證、替換衣物和水,當每次上課前,只要把袋子拿起來就可以出門。

B.執行「2分鐘」就好(通常做下去都會超過),在費力前停止:

在我還未養成運動習慣前,當時我給自己的目標只有兩個:

(A)無論如何要盡可能維持上課,就算遲到得再嚴重也要到班。

(B)動作真的做不到就算了,盡量跟上老師進度就好,有完整出席課程也很棒!

(反正我本來就是個不擅長運動的人,柔軟度也不好)

記得,如果你開始覺得太費力了,就暫停吧!別讓太費力替自己埋下不想繼續的念頭。但相反地,有時候則會執行得興致太過高昂,適時地也可以自己喊停,讓自己保有下次也想繼續的動力也是好方法。

5.想辦法將習慣累積的成果視覺化

這個方法超級有用!

透過製作表格簡單記錄,將「執行的成果視覺化」,以前看過一本日本人寫的書,有提及類似作法,他的方法是針對單一習慣製表,在張貼各個習慣的場所,至於紀錄的內容越簡單越好,例如在浴室的體重機旁貼上體重紀錄表,單純紀錄體重數字,或是有完成當日運動就打勾。

但我覺得表單散在各處有點不好管理,也會忘記紀錄,後來就將所有最近要養成的習慣都集中列在一起,後來才發現自己製作的表格,就跟作者所使用的表格幾乎一樣,這是我極力推薦的方法!

6.習慣中斷不要超過兩次

盡可能地保持紀錄不中斷,但中斷之後,盡可能保持不要錯過兩次。

但你說要是真的錯過兩次了該怎麼辦?

我個人的建議其實非常簡單,建議你厚著臉皮對自己說:「這沒甚麼,再繼續開始吧!」要知道,再開始又是,況且長久下來,有做總比沒做好呀!

當某天你回頭看,就會突然發現,自己原來已經走了這麼遠了!

7.為自己的目標增添變化與樂趣,為自己的夢想增添新柴火

「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,是無聊。」

如果你曾試著建立起較長時間持續的習慣後,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,一直執行同個習慣,後面就疲乏了,覺得好像沒甚麼新樂趣,一開始的成就感也會消失。

這時候就是要為自己增添新變化,例如增加習慣的難度、樂趣等等,像自己學習日文感到疲乏時,我就是運用看日劇,或是尋找有趣、生活化的教材,努力讓好習慣繼續下去。

每個人的方法不同,但請記得:「只要適合自己、能讓自己持續下去的就是好方法」,相反地,不適合的方法只要換掉就好,不需要為此傷神,糾結這個方法對別人有用,對你為什麼沒用?但多數時候,要等過了一段時間後,你才會搞清楚當初的方法為什麼會沒用。


讓好習慣為你的生活加開外掛

「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,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,然後你會稱之命運。」—-榮格

習慣,可以讓你大腦的自動導航程式啟動,特別是好習慣,它不會限制你的自由,反而會創造你的「自由」,讓你更有餘裕地去完成既有的習慣,多出來的注意力反而可以讓你成就其他更多的事情。

這不是一本談論時間管理的書,但如果能將好習慣慢慢融入你的生活裡,這確實能幫助你找回你多餘的專注力和遺失的時間,就像幫自己的人生加開外掛!

建議挑選一個簡單的或你覺得應該很有用的方法開始實行,也可以找這本書來閱讀,加強你培養習慣或是避開壞習慣的意念,然後加緊開始執行吧!

如果你有甚麼你已經用過、且對養成習慣幫助很大的方法,也非常歡迎你分享自己的經驗,或許也能對其他人有所幫助喔!

atomic-habits

You may also like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