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你認為的速讀是怎樣??
眼睛動得很快?
還是不切實際的「騙術」?
《雪球速讀法》這本書大大顛覆我對「速讀」的看法,用了我從沒想過的的視角來看待「速讀」這件事。
首先,請你快速地掃過下面這句子:
「事者竟志有成」
有發現嗎?
即便語序有誤,你還是能理解句子要表達的意思?
這是因為:「你讀的不是書,而是大腦的資訊」
你的腦袋中本來就已經知道「有志者事竟成」這句話,才能馬上理解他的意思。
再來看,那下面這句話你能瞬間看懂嗎?
「產無者心恆無恆」
這句其實是:「有恆產者有恆心」
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章句上·第三節》(書中載明的孟子章節出處似乎有誤)
為什麼讀這本書?
為了解決「生活被堆積如小山的書追著跑,卻吸收不好」的窘境,陸續尋找以「提升學習效率」的主題書來閱讀,偶然遇見了「雪球速讀法」。
這本書適合誰?
-想要提升自己閱讀速度的人
-嘗試或是學習速讀失敗的人
-覺得速讀是種「相當可疑」方法的人
速讀和一般讀書法究竟有甚麼不同?
先說明所謂的「速讀」的意涵,在此以「聆聽他人說話」來比喻:
1.一般讀書法:一一確認每句話的意思,並前後對照有無邏輯上的矛盾。
2.速讀法:不去在意話中細節,而是試著瞭解對方說話時的感覺,先把整段話聽完再說。
第一種方法可以釐清所有句子、語詞的意義,但過於注重細節,易面臨「見樹不見林」的窘境。第二種則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聆聽,能徹底瞭解對方主張,但可能忽略邏輯上的矛盾。這兩種方法沒有優劣之分,應視情況而不同而有所調整,例如是否有閱讀的急迫性、是否有尋找明確資訊的需求。
雪球速讀法的概念公式
速讀能力 = 速讀技術 X 雜學資料庫 (知識、資訊、經驗)
一般坊間的速讀教學多是強調前者,「速讀技術」的訓練,卻忽略「雜學資料庫」的重要性,如果有人可以在學習完速讀技術後,立即覺得對自己的閱讀速度(更甚至理解)有幫助,肯定是這個人擁有相關領域豐富的資料庫。而累積資料庫的方法很多,最簡單且直接的作法就是「多讀書」。
關於「速讀的技術」
一般坊間強調的速讀技術,在雪球速讀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,例如:
–閱讀時不轉換成聲音:
用輕鬆的狀態、保持寬廣視野閱讀,切忌不可在心中默念出聲音。你可以想像你正走進餐廳、看菜單,應該就可以想像不用轉換成聲音的狀態。
–閱讀時不求甚解:
為了想要明白內容會拖累閱讀速度,因此不要試圖去思考,就算有不懂得先跳過去,一直讀下去,透過雪球速讀法提到的慢慢地透過大量重複閱讀、及由大至小的結構去閱讀,慢慢地就會能理解。
關於「雜學資料庫」
例如:
王先生:在大學一共學習四年歷史(擁有許多經驗)
陳先生:在補習班擔任歷史老師(有許多得到資訊的機會)
李先生:喜歡歷史,常看歷史書籍(知識量豐富)
>>>>即使這三人沒學過速讀技巧,都能快速看完歷史書籍
為了充實你的雜學資料庫,最先該做的是養成「習慣閱讀」。
當你為了累積「想閱讀的書」的相關資料,你認為甚麼是你最先該看的?
其實,最豐富的資料庫就是你手上的這本書,這也衍伸出「雪球速讀法」中的第二項原則 。
雪球速讀法的兩大原則
–第一原則:「讀得更快,更容易理解內容」
打個比方,參加派對時,你想加入某個小團體的對話,一開始不曉得大家在談論甚麼。但即使不明白內容,也持續聽下去,直到察覺「啊,原來你們在講這件事」,這時便一下子就能明白話題、並加入對話。
與其執著在看不懂的地方,還不如一口氣閱讀下去,以明白整本書的架構,才能更快掌握到這本書的主旨。
–第二原則:「第二次讀的時候,會比第一次讀得更快」
除了「高速」閱讀外,搭配「大量循環」,就會透過重複閱讀在腦袋中先建構起書本的架構與關鍵字,這時候腦袋會對這本書有一個大致的輪廓,並產生「這部分你不太懂、而這部分你的資料庫已經有相關的訊息」的想法,這就是你漸漸與書本產生共鳴的證據。更重要的是,當第二次閱讀的速度提升,便會『更有時間「再次」閱讀』。
「高速」X「大量循環」的相乘作用
「閱讀速度快,所以能重複閱讀」à「重複閱讀許多次,所以能讀得更快」à「讀得更快,所以能重複閱讀更多次」
實戰演練:30分鐘看完一本書
保持輕鬆心情,抱著「只要多讀幾遍就能逐漸明白標題意思」的想法,先一口氣「高速」讀過,這便是這個階段的重點。
2分鐘:「目錄」看十遍
5~6分鐘:「前言、後記」看十遍
5~6分鐘:「內文標題」
15分鐘:在「整體」和「細節」間來回閱讀,以全面的角度來閱讀
你可能會問如果不停地重複閱讀,這樣真的算得上讀得比較快嗎?
如果以齊藤孝先生於《閱讀力》:「能夠闡述內容大綱,才算是讀完一本書。」的標準來看,這方法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架構起你對這書本的認識,也符合多數人對於讀懂一本書的需求。
實際的閱讀時間不是重點,畢竟每個書本的頁數、難易度,或是看得懂的比例都不同,這都會影響閱讀速度,就算時間內讀不完,起碼也可初步了解到哪部份是「沒看懂」的。
對於不曾進行過速讀技巧訓練的人,實際執行時可能還會有其他問題產生,作者在書裡都有一一解答。
番外:深奧&厚重的書這樣讀?
如果是資料遠遠超出自己能力的書籍,則可考慮以「績讀」的概念來閱讀。
將原本重複閱讀這件事,拆成不同日子來進行,透過今天重複讀書皮、隔天重複閱覽標題,以簡單的一小步,一步、一步地就能拉近與書的距離,這個方法在跨入新領域的學習、面對艱深有距離感的書籍特別適用。
閱讀的真正樂趣
最後,作者強調速讀有一個「必要事項」:驚奇感。
保持開放的心胸,與未知的世界相遇。
「原來還有這樣的想法啊!」
透過閱讀所帶來的驚喜,轉換成持續閱讀的動機,將帶來更深入的閱讀體驗!
書中另有談到「影像閱讀法」、「輕鬆速讀法」,可能會產生的誤解,在此就不贅述,歡迎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書來閱讀。
我讀「雪球速讀法」…
1.關於「檢索閱讀」的誤區
針對作者有在書中提及「檢索閱讀易產生偏見」的部分,我其實認為應該視情況與書籍類型而定,舉例來說:
–「工具類」書籍:
一步一步帶領操作的工具書,好比:「EXCEL公式大全」、「教你聰明節稅」。
你在節稅工具書中,尋找關於投資股票的報稅方式,但你並沒有持有不動產,你可以用「檢索閱讀」的方式尋找需要的章節來閱讀即可,畢竟對現階段的你來說,看不動產節稅的章節意義不大。如果很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,單純在尋找「資訊」,就會很適合「檢索閱讀法」!
–「思考類」書籍:
舉例來說:「雪球速讀法」、「原子習慣」。探討某種新概念、你不熟悉的新領域等,因為不了解作者想法的完整脈絡,就不易瞭解作者想表達的重點。
2.適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
我自己嘗試過一些不同的閱讀方式,大多是片斷地從不同的地方吸收而來,或是自己突然想到便開始嘗試的方法,例如:同時間大量閱讀同主題的書、快速看完,再回頭找尋。嘗試過一些方式後覺得,與其拘泥某一種方式,為自己不同的狀況尋找不同的閱讀方式,甚至融合成自己的方法會更適合。
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,我就是甚麼都不懂,怎麼知道這個方法好不好,建議你可以先選擇一種你覺得有興趣的閱讀法,先用這個方法去嘗試閱讀兩、三本書,慢慢就會找到適合或是自己覺得舒服的閱讀狀態。
當然如果你是想要享受閱讀的悠閒時光,也沒有非要使用「雪球速讀法」的概念。
3.隨著雜學資料庫的積累,享受閱讀的複利與樂趣
知名財經作家的闕又上先生曾說,書不能只看一次,要重覆看才有辦法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,就連作者自己也需要看個好幾十次,更何況是你,這與本書作者強調「重複閱讀」不謀而合。
隨著時間過去,因為你的「雜學資料庫」不停積累,在每次閱讀時可能都會產生新的想法和體會,那份驚奇感會促使你養成閱讀習慣,產生「閱讀複利」的正向循環。對於閱讀的投資,會像雪球般慢慢地產生複利效果,複利效應在每個領域都能被運用上,就端看你願不願意從「現在」開始累積。
「人生就像滾雪球,你只要找到濕的雪,和很長的坡道,雪球就會越滾越大。」 – 巴菲特
Life is like a snowball.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. – Buffett
我認為這本書不單是談論「速讀」的技巧,讓你在有需求時,以最短的時間掌握書本架構,也探討「閱讀的心法」,對於提升閱讀技巧,或是對於「閱讀」深感興趣的讀者,都非常值得一看!
如果對自主學習有興趣的人,另可以參考《IBM首席顧問的大人學習法》一書,在大人的學習法中,有談及大量、快速閱讀想要學習領域的書籍,我覺得可和「雪球速讀法」搭配運用,詳細可見《將「學習」轉換成「金錢」與「職涯價值」的一流大人學習法》。
2 留言
很棒的分享
很謝謝你喜歡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