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說我入手兩週的結論,我個人無法因為電子閱讀器捨棄紙本書。
過去的我,很喜歡紙本書的手感,還有紙本書帶來的儀式感,在書上貼滿標籤也是家常便飯的事。
疫情期間,我曾經使用公立圖書館的平台借閱電子書,再使用「筆電」或是「平板」閱讀,但說不上來,就是很不習慣。
我個人很喜歡「書本」本身的存在,如果有「沒有看完的書」放在那裡,就會再次提醒我把它打開來看。因為電子書實在太違反我閱讀的習慣,我始終沒有抱持太多好感,即便有人向我強力推薦電子書閱讀器,我都聽不進去。
但因為今年將前往東京旅居一年,在前往東京的許多事還沒著落前,我已經開始煩惱,沒有中文書的日子,該怎麼過?是否真的要把很多手邊的中文書一起帶去日本?
結果,身為紙本書重度使用者的我,忍不住在國際書展的會場中,入手了KOBO的電子書閱讀器…
因此,這篇文章主要針對KOBO閱讀器,分享我目前的使用心得。
內容目錄
第一次使用電子書閱讀器…
老實說,我冒出了非常多疑問:
電子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有什麼書可以看?要去哪裡買?
價格有比紙本書便宜嗎?
電子書閱讀器可以去圖書館借書嗎?
不喜歡研究機器的我,只會用白話文的方式介紹。
因為我只是想看書罷了(掩面)
為了要回答這些問題,我先簡單說明一下以下電子書的基本概念:
-電子書的檔案格式(將書內容轉成電子檔的格式)
-電子書閱讀器的種類(閱讀電子書的裝置,類似手機、平板,差別是使用電子墨水,眼睛較不易疲累)
-電子書的取得來源
電子書的檔案格式
電子書,就是將書本內容轉換成電子檔的形式。
目前市面上,電子書大致分為5種格式:
EPUB:KOBO的電子書格式。
目前最常見的電子書格式,文字可以重排版,調整你想要的字體大小、間距。
MOBI:Amazon早期的電子書格式。
AZW:Amazon目前的主流格式。
PDF:KOBO支援到格式,固定版面。
IBA:較少見的格式,使用率低。
電子書檔案格式不同有什麼影響呢?
如果你的電子書格式和閱讀器不匹配,就需要進行轉換格式才能開啟。
簡單來說,這就像你不能用Excelc打開Word檔一樣。
如果你想要跨平台閱讀不同格式的電子書,就需要進行轉檔。
電子閱讀器的種類
撇除型號、尺寸大小、翻頁快不快等效能與功能問題,實際研究後,我覺得只有兩件事會影響閱讀:
-電子閱讀器可取得書籍的管道
-支援的電子書格式
雖然電子書的格式可以互相轉換,但如果你的主要閱讀平台,能提供你想看的書,那其實就不需要轉檔了!
另外,電子閱讀器大致可分為「封閉式」和「開放式」。
「封閉式」的閱讀器:
無法安裝其他APP,主要綁定特定平台所販售的電子書,但通常支援匯入部分無DRM的EPUB或PDF。
例如
KOBO:綁定樂天書城,但可透過3種方法:Google Drive、Dropbox、USB,支援匯入無版權的EPUB和PDF。
Kindle:綁定Amazon,但可透過 USB 或電子郵件匯入 MOBI/AZW3/PDF
Readmoo(讀墨):綁定讀墨書城,但支援 MooInk 工具管理 EPUB/PDF
「開放式」的閱讀器:可以安裝其他APP。
例如
文石 Boox:可安裝 Kindle、KOBO、HyRead 等 APP,可自由選擇閱讀平台。
HyRead:似乎針對某些類別的書籍,有提供租借服務?
但是,如果電子書有 DRM(如讀墨、博客來、HyRead),即使是 EPUB 格式,也無法直接在不同品牌的閱讀器上閱讀,必須使用該平台的 APP或網站。
其實,開放式閱讀器和電腦、平板、手機的差異不大,只差在螢幕顯示使用電子墨水,看了比較不易疲憊。
如何選擇適合的電子書閱讀器?
📌 如果你希望「只專注於閱讀」、「不被社群媒體干擾」,封閉式閱讀器是首選。
📌 如果你想跨平台閱讀不同來源的電子書,開放式閱讀器更適合。
其次要考量的是:
👉 哪家平台的書籍種類與數量最符合你的需求?
👉 是否支援圖書館借閱?(如 HyRead 可借閱台灣公共圖書館電子書,Kindle 則不行)
👉 是否有訂閱服務?(如 Kindle Unlimited、KOBO Plus)
👉 是否方便購買?(如 Kindle 需從 Amazon 購買,KOBO 可從樂天書城購買)
直接選擇該平台出的閱讀器,絕對是格式最相容的。
我主要看的個人成長、心靈勵志、商業財經、小說等,這些類別都算是滿大眾化的主題,所以平台對我而言差異不大。
電子書的取得來源
分為「購買」、「借閱」兩大管道。
以下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「購書平台」:
-樂天KOBO電子書:支援 EPUB 格式。
-Amazon(Kindle):相較於中文,英文書很齊全
-Readmoo 讀墨:號稱中文書很齊全
-博客來:聽其他網友說,新書上架速度很快?
-HyRead
此外,金石堂也提供中文電子書的購買。
除了「購買」,許多公共圖書館都有提供電子書「借閱」服務。
以下只列出,我最常使用「新北市立圖書館」所提供的「借閱平台」:
(各縣市的圖書館可能各有不同)
以上三個平台的電子書皆受 DRM(數位版權保護)限制,無法下載到其他閱讀器中。
但若使用的是 HyRead 閱讀器,則可直接閱讀 HyRead 借閱的電子書。
回歸正題,接下來談談我入手的「Kobo Libra Colour 7吋彩色電子書閱讀器」。
我在國際書展的會場上,試用了KOBO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。
最後,選擇了「Kobo Libra Colour 7吋彩色電子書閱讀器」。
為什麼選擇「Kobo Libra Colour 7吋彩色電子書閱讀器」呢?

尺寸適中
再大一點:用平板或筆電看就可以了,也不易攜帶。
再小一點:用手機看就可以了。
輕薄易攜
七吋的大小,方便移動時攜帶,也適合在等車、等人的零碎時間裡,隨時拿出來使用。
側邊有按鍵
除了用「滑」的,也可以用「按」的翻頁。
彩色螢幕
這台是彩色的,顏色溫潤,也不像其他電子產品,看久了容易疲憊。

「封閉式」電子書閱讀器
它只能「觀看電子書」(或聆聽有聲書,但可匯入無版權的書籍閱讀),
因此即便是電子設備,卻仍可享受不被網路打擾的閱讀時光!
此外,KOBO還有以下功能:
可調整版面
除了「字體大小」、「字型」,也可以調整「行距」、「邊界」、「對齊方式」。

我也買了「KOBO Stylus2的觸控筆」,嘗試使用它做筆記,不止可以寫字,也可以用螢光筆畫線。
但其實不用買筆也可以畫線和註記,可能真的要看你的使用習慣,例如會不會使用閱讀器寫字做筆記?
KOBO 的閱讀器要去哪裡買電子書呢?
KOBO最方便的管道,是在「樂天KOBO電子書」上購買,下載後可離線閱讀。
個人覺得網站操作比閱讀器上好一點,閱讀器的搜尋我覺得不好用,
一定要輸入相對完整的書名,才比較好找到你要找的書,
建議在網站上搜尋、購買,再使用閱讀器閱讀。
平台上的電子書價格,大概是紙本書原價的75折以下(~5折),跟紙本書常態的79折相比,就是便宜一點點。
它也會固定舉辦優惠活動,每日99元的優惠書,但個人看起來都有點枯燥。
如果想要收到優惠訊息,可以透過以下方式,提供給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。
1.FB粉絲頁 Kobo
2.FB社團 樂天Kobo電子書社群
最近(2025.2)我加入填寫問券後,可獲得50元折價券可使用。
KOBO Plus 訂閱制真的划算嗎?
在書展會場中,看到 KOBO Plus的訂閱方案的介紹,
每個月只要199能150萬本書看到飽,
當時我心想:「每個月只要看完一本就回本了啊!!!!」,
讓我對14天的免費試用躍躍欲試。

但實際上….
註冊後,搜尋了幾本原本想買的書,,不管是我想買的熱門書、冷門書,竟然發現,幾乎沒有一本在 KOBO Plus的範疇內。
為了避免忘記取消訂閱,我將感興趣的幾本書看完後,就直接將KOBO Plus方案退訂了。
目前 KOBO Plus可供閱讀的書籍似乎不是很多(至少我感興趣的不多),
因此註冊完後,建議盡快確認一下你感興趣的書籍,如果有興趣的不多,就記得在14天內看完再退訂。
KOBO上提供的借閱管道Overdrive
KOBO內的設定,可使用「Overdrive」連接到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館藏中借閱電子書,
雖然英文書似乎很多,但中文書少得可憐(對我而言等於沒有)。
但如果真的能取得無數位版權保護的 EPUB 和 PDF,仍然可以匯入閱讀,或許這可以彌補一點這個缺陷。
不過,我目前並沒有研究如何在不同格式中轉換,我對轉換檔案興趣不大,對我來說研究那些太麻煩了!(攤手)
老實說,如果我人在台灣,為了沒幾本書研究轉檔,那我寧可直接去圖書館借紙本書,或是去買紙本書就好了(掩面)
我個人是覺得愛書的人還是要適時地用錢支持,才能讓出版社和創作者能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好的作品。(我承認我真的很怕麻煩…)
KOBO 電子書閱讀器,有哪些可以註記的功能?
我看書時,其實會有貼標籤的習慣。
KOBO可以用不同顏色劃線,雖然有時候顏色會怪怪的,或是轉換的有點慢。
它也可以一次集中看到你標記、畫線、書籤的內容。
標記:可直接在頁面上畫線、圈起、註解。

畫線:將一段話以類似螢光筆畫線。

書籤:折書角,方便事後搜尋「書籤」查找。

另外,它還可以分別針對「正在閱讀」、「註記」搜尋書中的文字。

也可圈選書中的文字使用字典功能(含英文、日文等多種語言)、GOOGLE查詢。

但是,如果是針對考試、檢定等需要大量書寫的工具書,
又或者是很喜歡的經典書、想收藏,我想我還是會買紙本書。
除此之外,商業財經、心靈勵志、旅遊休閒等,對於還無法完全確定想要收藏的書本,我可能會改用電子書。
還有,小說、雜誌,這類書的轉賣價值低,資訊更迭較快的內容,我就會考慮改看電子書。
唯一的缺點是電子書無法轉賣,少了一份微薄的收入,和整理書的樂趣(?)
所以,我試用下來好用嗎?
坦白說,本來很抗拒看電子書的我,其實用了兩個小時就適應了!(暈倒)
「電子書閱讀器」確實是有它的好處:
1.移動方便
對我而言,電子書不是拿來取代紙本書的,而是讓「閱讀」這件事變得更自由。
即便在頻繁移動的生活中,也能保有閱讀的樂趣。
所以如果你常有移動的需求,例如:
-固定長時間通勤
-常出差,會在不同城市、國家之間移動
-在外租屋,時不時面臨房東請你搬家
-在海外生活,但仍有中文書的閱讀需求,對於負擔運費,或對於寄送書本覺得麻煩
2.省去整理空間的煩惱
如果你崇尚「斷捨離」,也在進行極簡生活,
想力行日劇「我的家空無一物」中,那般清爽整齊(毫無一物)的家,
電子書確實是好選擇。
3.護眼不傷眼(有沒有護眼也不好說?)
本來我很擔心電子閱讀器,會傷眼睛,造成眼睛不舒服的話,
但電子閱讀器的顯示效果很像紙張,所以其實比起電腦和手機比較不易疲累。
這也是「電子書閱讀器」比起使用電腦、平板、手機觀看電子書,最大的好處了。
4.隔絕社交媒體干擾
如果使用平板或手機,容易被社交媒體分散注意力,
但電子閱讀器沒有社交媒體通知,只能看電子書,因此可以不受打擾地專心閱讀。
如果連休假時,想獨享一個人的閱讀時光,都要被3C綁架的話,是不是太可怕了?
這是「封閉式」閱讀器獨有的好處。
第3、4點是「電子閱讀器」的獨有好處而第4點,則是封閉式閱讀器的優點(或許有人覺得是缺點?)
另外,良心建議,電子書還是想看的時候再買就好。
畢竟紙本書購買時,買好幾本是為了省運費,或避免要跑很多趟去書店買書、圖書館借書,
不用被實體書本的限制所綑綁,那買太多、堆在你電子書櫃,也沒有比較好啊?
極簡生活的核心在於,釐清自己要什麼?
所以,想清楚,聚焦在自己最近想看的書上,
慢慢買,別擔心會有人跟你搶!
對我而言,電子書閱讀器無法完全取代紙本書,但它確實滿足了我的部分需求。
其實,一台電子閱讀器也要好幾千塊,拿來買紙本書也可以買個好幾十本了!
但只要想清楚自己是為什麼需要「電子書閱讀器」,並從中滿足自己的需要,那對你就是有價值的!